文案猫

关于读书、学问、成才的古诗词赏析

文案猫

发布于2023-03-24
标签:更多>

  关于读书、学问、成才的古诗词赏析:

  NO1: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

  ——作者:陆游 年代:宋

  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 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  赏析:

 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,即1199年年底,陆游写了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一首诗。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。在这首诗里,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,早下功夫,免得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将来一事无成,后悔莫及。另一方面,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“哪里”,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,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,而要躬行实践,在实践中加深理解。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。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,强调了实践的重要,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。作者的这种见解,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、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,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,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。

  NO2:《剑客》

  ——作者:贾岛 年代:唐

  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

  今日把示君,谁有不平事?

  赏析:

  此诗写一剑客,李锳《诗法易简录》说它:“豪爽之气,溢于行间。”“十年磨一剑”,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,非同一般。“霜刃未曾试”,表现剑刃寒光闪烁,锋利无比,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。虽说“未曾试”,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。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,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,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,然而通过托物言志,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。与孟浩然《送朱大入秦》相比,虽同写游侠,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。

  关于读书、学问、成才的古诗词赏析:

  NO1: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

  ——作者:陆游 年代:宋

  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 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  赏析:

 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,即1199年年底,陆游写了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一首诗。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。在这首诗里,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,早下功夫,免得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将来一事无成,后悔莫及。另一方面,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“哪里”,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,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,而要躬行实践,在实践中加深理解。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。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,强调了实践的重要,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。作者的这种见解,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、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,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,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。

  NO2:《剑客》

  ——作者:贾岛 年代:唐

  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

  今日把示君,谁有不平事?

  赏析:

  此诗写一剑客,李锳《诗法易简录》说它:“豪爽之气,溢于行间。”“十年磨一剑”,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,非同一般。“霜刃未曾试”,表现剑刃寒光闪烁,锋利无比,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。虽说“未曾试”,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。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,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,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,然而通过托物言志,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。与孟浩然《送朱大入秦》相比,虽同写游侠,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。

  NO3:《题弟侄书堂》

  ——作者:杜荀鹤年代:唐

  何事居穷道不穷,乱时还与静时同。

  家山虽在干戈地,弟侄常修礼乐风。

  窗竹影摇书案上,野泉声入砚池中。

  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。

  赏析:

  这是一首七律诗【四联】【八句】。“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两句是告诫弟侄——少年时期辛苦,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,切莫有丝毫懒惰,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。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,情味恳直,旨意深切。

  NO4:《观书有感》

  ——作者:朱熹 年代:南宋

  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  问渠那得清如许? 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  赏析:

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。全诗以方塘作比喻,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。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,而是常有活水注入,因此像明镜一样,清澈见底,映照着天光云影。这种情景,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、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、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。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、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、思路明畅、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,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。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,却寓意深刻,内涵丰富,可以做广泛的理解。特别是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两句,借水之清澈,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,暗喻人要心灵澄明,就得认真读书,时时补充新知识。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,才能达到新境界。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,自有其深厚的渊源。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,只有思想永远活跃,以开明宽阔的胸襟,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、鲜活的知识,广泛包容,方能才思不断,新水长流。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“源头活水”,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

  NO5:《长歌行》

  ——出自:乐府诗集

  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曦。

  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
  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
  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

  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
  赏析:这是一首咏叹的歌。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,这在写法上被称作“托物起兴”,即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”。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,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,在朝阳下闪着亮光,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。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,写到整个自然界,由于有春天的阳光、雨露,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,到处是生机盎然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这四句,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,实际上是借物比人,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──青春的赞歌。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,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。这样,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,即所谓“兴而比”。

  这首《长歌行》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、鼓吹及时行乐,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,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。

  NO8: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

  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

  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  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,

  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!

  瞻彼淇奥,绿竹青青。

  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

  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,

  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!

  瞻彼淇奥,绿竹如箦。

  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

  宽兮绰兮,猗重较兮,善戏谑兮,不为虐兮!

  赏析:

  《诗经》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,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。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,是各地的良臣名将。先秦时代,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,人们希望和平、富裕的生活。在那样一个时代,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、能臣良将身上。赞美他们,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。《淇奥》便是这样一首诗。据《毛诗序》说:“《淇奥》,美武公之德也。有文章,又能听其规谏,以礼自防,故能入相于周,美而作是诗也。”这个武公,是卫国的武和,生于西周末年,曾经担任过周平王(前770—前720年)的卿士。史传记载,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,还是谨慎,宽容别人的批评,接受别人的劝谏,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,人们作了这首《淇奥)来赞美他。

  NO3:《题弟侄书堂》

  ——作者:杜荀鹤年代:唐

  何事居穷道不穷,乱时还与静时同。

  家山虽在干戈地,弟侄常修礼乐风。

  窗竹影摇书案上,野泉声入砚池中。

  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。

  赏析:

  这是一首七律诗【四联】【八句】。“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两句是告诫弟侄——少年时期辛苦,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,切莫有丝毫懒惰,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。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,情味恳直,旨意深切。

  NO4:《观书有感》

  ——作者:朱熹 年代:南宋

  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  问渠那得清如许? 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  赏析:

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。全诗以方塘作比喻,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。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,而是常有活水注入,因此像明镜一样,清澈见底,映照着天光云影。这种情景,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、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、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。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、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、思路明畅、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,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。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,却寓意深刻,内涵丰富,可以做广泛的理解。特别是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两句,借水之清澈,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,暗喻人要心灵澄明,就得认真读书,时时补充新知识。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,才能达到新境界。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,自有其深厚的渊源。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,只有思想永远活跃,以开明宽阔的胸襟,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、鲜活的知识,广泛包容,方能才思不断,新水长流。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“源头活水”,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

  NO5:《长歌行》

  ——出自:乐府诗集

  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曦。

  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
  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
  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

  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
  赏析:这是一首咏叹的歌。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,这在写法上被称作“托物起兴”,即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”。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,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,在朝阳下闪着亮光,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。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,写到整个自然界,由于有春天的阳光、雨露,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,到处是生机盎然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这四句,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,实际上是借物比人,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──青春的赞歌。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,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。这样,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,即所谓“兴而比”。

  这首《长歌行》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、鼓吹及时行乐,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,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。

  NO8: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

  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

  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  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,

  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!

  瞻彼淇奥,绿竹青青。

  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

  瑟兮僩兮,赫兮咺兮,

  有匪君子,终不可谖兮!

  瞻彼淇奥,绿竹如箦。

  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。

  宽兮绰兮,猗重较兮,善戏谑兮,不为虐兮!

  赏析:

  《诗经》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,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。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,是各地的良臣名将。先秦时代,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,人们希望和平、富裕的生活。在那样一个时代,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、能臣良将身上。赞美他们,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。《淇奥》便是这样一首诗。据《毛诗序》说:“《淇奥》,美武公之德也。有文章,又能听其规谏,以礼自防,故能入相于周,美而作是诗也。”这个武公,是卫国的武和,生于西周末年,曾经担任过周平王(前770—前720年)的卿士。史传记载,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,还是谨慎,宽容别人的批评,接受别人的劝谏,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,人们作了这首《淇奥)来赞美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