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关于子贡的名言68句
孔子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祖籍宋国栗邑,出生地鲁国陬邑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、大教育家,下面就是孔子说的诚信名言格言!
孔子说的诚信名言格言【1】民无信不立。——孔子
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,小车无,其何以行之哉。——孔子
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,——孔子
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——孔子
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勿自辱焉。——孔子
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——孔子
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——孔子
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
言必信,行必果,然小人哉!
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
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——孔子
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——孔子
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——孔子
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——孔子
孔子说的诚信名言格言【2】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.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
孔子说:“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,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(就像)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'木销子,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,它靠什么行走呢?”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.”
说话一定要讲信用,做事一定要果断.
《论语颜渊》:”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.“
子贡问政.子曰:“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.”子贡曰:“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”曰:“去兵.”子贡曰:“必不得已而去.于斯二者何先?”曰:“去食.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.”
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.孔子说,“粮食充足,军备充足,老百姓信任统治者.”子贡说:“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,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?”孔子说:“去掉军备.”子贡说:“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,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?”孔子说:“去掉粮食.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,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,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.”
孔子和子贡的小故事
有一天,子贡去参观腊祭。孔子对子贡说:“你看,乡亲们在参加腊祭时,很快乐,有的人喝得大醉,简直疯狂极了。你觉得这样高兴吗?”
子贡回答孔子说:“一个国家的人都像疯了一样,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!”
听了子贡的回答,孔子知道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腊祭的意义,就对他讲述起来。孔子说:“老百姓辛苦一年了,到了冬天收获以后,在举行这样的祭祀仪式时,人们狂饮,甚至喝得酩酊大醉,实际上是报答他们一年的辛苦。同时,辛苦一年,总算获得了丰收,通过腊祭这种形式,大家放松自己,进行狂欢,也是由于君主的恩泽。所以这样的意义是很大的。这是你子贡不知道的。”
接下来,孔子又讲了如何使用民力的问题。以弓来比喻,弓如果一直张着。慢慢就会没有力道了,比喻老百姓如果一直劳苦而得不到休息,民力不再能够恢复,这样是没有好处的,就是让周文王、武王来领导,也不可能弄得好。
反过来,如果弓一直落着而不张开来。弓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用,比喻老百姓一直休息而不去辛勤的劳作,就会懒惰,果真如此,文武两王也是没有办法的。老百姓的劳逸结合,就像弓的一张一弛,这就是文武治民的办法。
文武治民如此,其实管理亦如此,要善于调节,有紧有松。
孔子的简介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~公元前479年4月11日,即农历八月廿七~农历二月十一),名丘,字仲尼,汉族,春秋时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)人,先祖为宋国(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)贵族。
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、大政治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,在世时已被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,是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孔子的'儒家思想对中国、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。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,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。
孔子的名言及其出处和翻译
1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(论语·子路)
译文:说话一定守信用,行动一定坚决果断。
2、既来之,则安之。(论语·季氏)
译文: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。后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3、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(论语·里仁)
译文:早上悟得真理,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!
4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(论语·八佾)
译文: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,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?
5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反,则不复也。(论语·述而)
译文:(教学生)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,不去开导他;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,不去启发他。告诉他(方形的)一个角,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,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。
6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(论语·公冶长)
译文:聪明,爱好学习,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。
7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(论语·颜渊)
译文: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也不要强加给别人。
8、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(论语·子罕)
译文:抬头仰望,越望越觉得高;努力去钻研,越钻研越觉得艰深。
9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(论语·述而)
译文:学习永不满足,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。
10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(论语·卫灵公)
译文: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,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。
端木赐,字子贡,(前520-456)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,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。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。孔子曾称其为“瑚琏之器”。他利口巧辞,善于雄辩,且有干济才,办事通达。曾任鲁、卫两国之相。他还善于经商之道,曾经经商于曹、鲁两国之间,富致千金。为孔子弟子中首富。相传,孔子病危时,未赶回,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,别人守墓三年离去,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,一共守了六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