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教学的优美句子109句(优美好句论语)
《论语》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,至战国前期成书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一起来看看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,仅供大家参考!谢谢!
论语中关于教育的.句子
1、子曰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2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3、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4、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5、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6、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7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8、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9、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10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11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12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13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》
14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15、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16、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17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18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19、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20、子曰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21、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22、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;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-民无所措手足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23、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24、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25、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——出自《论语·子路》
26、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27、子曰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28、既来之,则安之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29、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30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31、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32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33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34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35、子曰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36、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《论语》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,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:
其一,关于学习的态度。孔子认为,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、乐学,这是关键。孔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(《雍也》)即真正爱好它的人,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。其次,要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”(《述而》)。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,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,努力学习而不满足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这说明学无常师,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同时,孔子提倡和赞扬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的学习精神,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(《里仁》),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。
其二,关于学习的方法。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,最著名的莫过于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(《学而》),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”(《为政》)。与此同时,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,勇于实践。他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,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。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,不能偏废。
其三,关于学习的内容。孔子主张学习要博,要广,不能偏颇,单一。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,这就是“文,行,忠,信”(《述而》),即文化知识,品德修养,忠诚笃厚,坚守信约。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其四,关于学习的目标。孔子认为,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,但重点在于“学以致用”。子曰:“诵《诗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;虽多,亦奚以为?”(《子路》)也就是说,熟读《诗经》三百篇,交给他政治任务,却办不成;派他出使到外国,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;这样,虽然书读得很多,又有什么用处呢?
1、子曰: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《论语述而》
2、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《论语子罕》
3、子曰: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4、子曰: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《论语为政》
5、子曰: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《论语公冶长》
6、子曰: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《论语卫灵公》
7、子曰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《论语雍也》
8、子曰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《论语卫灵公》
9、子曰: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《论语子罕》
10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《论语为政》
11、子曰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《论语子罕》
教育,教化培育,以现有的
1.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2.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
3.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4.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
5.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6.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
7.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,一则以忧。
8.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
9.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10.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
11.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;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
12.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
13.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
14.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;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
15.不仁者,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
16.民之于仁也,甚于水火。水火,吾见蹈而死者矣,未见蹈仁而死者也。
17.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18.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19.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;小人反是。
20.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别乎?
21.吾友张也,为难能也。然而未仁。
22.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23.好勇疾贫,乱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。
24.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
25.父母在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26.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27.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28.言必信,行必果。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
29.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
30.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
31.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,则可谓云尔已矣。
32.谁能出不由户?何莫由斯道(仁义之路)也?
33.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34.有德者,必有言。有言者,不必有德。仁者,必有勇。勇者,不必有仁。
35.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
36.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;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37.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立则见其参于前也,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,夫然后行。
38.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
39.色难,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以为孝乎。
40.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41.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生以成仁。
42.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43.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!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!
44.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
45.恭,宽,信,敏,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
46.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47.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48.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49.弟子,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50.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
51.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52.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
53.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
54.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
55.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;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。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。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
56.君子不重,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已者。过,则勿惮改。
57.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58.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59.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