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猫

佛系禅语

文案猫

发布于2024-01-18
标签:更多>

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瞬间,每天都会发布到网上,记录和分享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。简单的词语搭配可以组成精彩的句子,找到合适的句子了吗?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《佛系禅语》,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。

佛系禅语_

六妙门为天台智者大师所作,是进入涅槃的六个禅观法门,分别是:1.数息门:数息(从一至十)摄心,为人定的要法,所以是第一妙门。

2.随息门:随息之出入而不计其数,如此自然容易引发禅定,所以是第二妙门。

3.止门:心止则诸禅自发,所以是第三妙门。

4.观门:观五蕴是虚妄的假有,以此破种种的颠倒妄见,可以开发无漏的方便智,因此为第四妙门。

5.还门:收心还照,知道能观之心非实,则我执自亡,无漏的方便智自然明朗,所以是第五妙门。

6.净门:心无住着,泯然清净,则真明的无漏智因此而发,自然断惑证真,所以为第六妙门。

此中最关键的是随息,是从动到静的过程;另一个是观息,是从静到动,从定发慧的关键。在观息里面,观看到呼吸的进出,如同生命的轮回,也像是生灭的交替,如此与佛法无常苦空相应,从中体验到三法印、四圣谛的真理,就能破除我执,然后才能再到还净的更高境界。

五停心观为禅修的基础,当参禅打坐还未进入定境的时候,可以辅以五停心观来治心:1.用不净观对治贪欲心:不净观是指观想自他肉体的肮脏、龌龊,以对治贪欲烦恼的观法。

2.用慈悲观对治嗔恨心:慈悲观是多嗔众生观想由拔苦予乐而得到的真正快乐,以对治嗔恚的观法。

3.用因缘观对治愚痴:愚痴的人就是因为不明白世间上的事物,都是因缘所成,因此产生执著;如果懂得因缘法,就会知道众缘和合的奥妙,就能转愚痴为智慧。

4.用数息观对治散乱:我们的心妄想纷飞,透过数息观,也就是数我们的出入息,让心系于一呼一吸,不但能够使呼吸慢慢均匀,而且能使妄心不再散乱,进而获致轻安。

5.用念佛观对治业障:念佛观就是念佛的相好光明、功德巍巍、空寂无为,以对治业障的观法。

四念住为修持定慧的功夫,修持达到心神静止,须进一步修习四念住的观法:1.身念住:观身相不净,同时观身的非常、苦、空、非我等共相,以对治净颠倒。

2.受念住:观照欣求乐受中反生苦恼的原因,并观苦、空等相,以对治乐颠倒。

3.心念住:观能求的心生、灭无常,并观其共相,以对治常颠倒。

4.法念住: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,无有自性,并观其共相,以对治我颠倒。

以上四念住是以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四观,来对治净、乐、常、我四颠倒。

当修行一段时日后,可以透过九住心,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。

1.内住:参禅打坐时,最初系心一境,使心住于内,不外散乱。

2.续住:最初所系缚的心,其性粗动,不能使它等住遍住,所以当心念对外在的对象起作用时,即于所缘的境界,以相续方便、澄净方便,令心遍住微细。

3.安住:心虽然摄持令内住、续住,但是仍然还会有失念、散乱的时候,所以当心一外散,立即察觉,摄心还住于所缘中。

4.近住:此时心已能做到不起妄念,心念不向外散失。

因为妄念将起,就能预先觉知,先将它制伏,不令此心远住于外,称为近住。

5.调顺:深知禅定的功德殊胜,了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及贪、嗔、痴、男、女等十相是使心散乱的过患,因此,能将心调伏,不使流散。

6.寂静:以内心的安定功德,止息能令心扰动的恶寻思及随烦恼,使心调伏,不再流散。

7.最极寂静:由于失念的缘故,前面所说的各种不正寻思及随烦恼暂现行时,随所生起,能不忍受,立即除遣断灭。

8.专注一趣:有加行,有功用,无缺无间,而定力得以相续。

9.等持:就是平等持心,由于数数修习的因缘,功夫纯熟,不由加行,不由功用,心能安住,任运相续,无散乱转。

修定至此,已经是即将入定的阶段了。

临济禅师的四料简,是可以应机应时、与夺随宜、杀活自在教导学人的四种规则:1.夺心不夺境:忘记自己,但没有忘记外境。

2.夺境不夺人:泯灭外境,但没有忘失自我。

3.人境两俱夺:人与境皆忘。

4.人境俱不夺:人境俱不泯,道不离世间。

无论九住心或四料简,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,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。

禅者在修学的过程中,会出现种种不一样的境界,因此过去禅宗有所谓破三关:1.初关:要能超凡人圣。

2.重关:要能人圣回凡。也就是净土宗所说的乘愿再来,广度众生。

3.牢关:凡圣俱泯。就是不着有,不着空,空有一如,一切都在平等之中。

四禅是色界天的四种禅定境界;八定是指色界天的四禅境界,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境界,合称为八定,因此八定其实包括了四禅。

四与八并举,是因为色界与无色界相对,在色界为禅,在无色界为定;若以色界、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,则色及无色二界,都称为定,所以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,而称之为八定。

1.初禅:清净心中,诸漏不动,也就是消除种种烦恼欲望,到达无忧无欲的境界,便是初禅。

2.二禅:离初禅之寻伺尘浊之法,其内之信相明净,亦即无寻无伺,无觉无观,自然得到一种欢喜,便是第二禅。

3.三禅:离第二禅之欢喜,只有一种心平气和的静妙之乐,故又称离喜妙乐地。

4.四禅:连静妙之乐都没有了,唯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,便到第四禅。

1.空无边处定:超越色界之第四禅,灭除与眼识相应的诸色想,与耳、鼻、舌、身等四识相应之有对想及所有不善想,乃至灭除障碍定之一切想而思维空无边之定相。

2.识无边处定:以识心遍缘虚空,而虚空无边,以无边故,定心复散,于是即舍虚空,转心缘识,与识相应,心定不动,现在过去未来之识悉现定中,与定相应,心不分散。

此定安隐,清净寂静,称为识处天定。

3.无所有处定:舍识处,专系心于无所有处,精勤不懈,一心内净,怡然寂静,诸想不起,称为无所有处天定。

4.非想非非想处定:前识处为有想,无所有处为无想;舍前有想,名非想,舍前无想,名非非想。也就是不见有无相貌,泯然寂绝,清净无为,三界定相,无有过者,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定。

四禅八定是世间定,也是禅定的基础,佛陀在成道和涅槃时,都曾依这些禅定功夫作为助缘,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。

止是停止、止息的意思,就是停止一切的心念而住于无念之中;摒除一切的妄想,令生正定的智慧。观是观想、贯穿的意思,也就是止息散乱的妄想之后,进一步观想诸法,以发真智,彻悟诸法实相的本体。

止息一切诸法妄念,为静态、消极性的不造作,也就是禅定门;观想缘境、观想光明,为动态、积极性的再用功,为智慧门。此二者如车之两轮、鸟之双翼,为求道者修禅发慧之要门。

因缘观是对治愚痴、启发智慧的观法。参禅打坐不是要贪求寂静的享乐,在寂静中要能观照才能产生智慧。观照十二因缘,一念中就具有十二因缘,好比当下现在的一念,也是由于前面一念而来,前一念和后一念,息息相关。生命中任何一件事情,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,都是一人与众人相关,一事与他事相连,都有它的因和缘,前因造后果,后果又再成为其他的因,这样不断的继续衍生。看清楚这些因缘,就能懂得世间的实相,所以观因缘能生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