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猫

星月菩提的禅语

文案猫

发布于2024-02-19
标签:更多>

星月菩提的禅语

1、分木然,三分痴呆,闲事少问,多些黯然。个清静,拈香伴佛,是非不究,没有更好。失不论,水月戏文,愁就免了,烦恼没用。是悟了,是你错了,若是不悟,那是木头。与不悟,凡夫空扰,最后一句,是我错了。

2、毅力: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,每壹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,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,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。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,做任何事情时候,无论如何,要做到坚持,直到成功为止。

3、站在真理的道路上,迈开大步向前行,心情会更加安定平稳。因为方向正确,即不再迷失,心中自然会产生一股永不歇止.不断精进的意念,沿路风光更是令人感到一分踏实的欢喜。

4、食知止足,二修业勿怠,三当先储积,以拟于空乏,四耕田商贾,泽地而置牧,五当起塔庙,六立僧房舍。在家勤六业,善修勿失时,如是修业者,则家无损减,财宝日滋长,如海吞众流。《长阿含经》卷十一,《善生经》

5、与别人和谐相处,会使这个世界很好地接纳你,使你在这个世界里生 活得自在和快乐。壹个人在和谐的环境里行走,就像在顺风顺水的江中行 船,很容易达到你的理想码头。

6、男子女人临命终时,神识昏昧,不辨善恶,乃至眼耳更无见闻。是诸眷属,当须设大供养,转读尊经,念佛菩萨名号,如是善缘,能令亡者离诸恶道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卷下

7、若有不忘念者,诸烦恼贼则不能人。是故汝等,常当摄念在心。若失念者,则失诸功德。若念力坚强,虽人五欲贼中,不为所害,譬如着铠入阵,则无所畏。《佛遗教经》

8、日升月落,春秋代序,世间万物的轮回变化,自有规律。四季轮回冷暖交替悲欢离合,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缘聚缘散。昨日的因成为今日的果,既是命运的必然,也是行动的必然。

9、人要知福.惜福.再造福,成就大福田。大福田为恩田.敬田.悲田。“恩田”是孝养父母,尊敬师长,“敬田”是尊重佛.法.僧三宝,“悲田”是看顾病人,救济贫困,怜悯众生。

10、他必须于日常生活中把它淡化掉,使自己悟了的一种人生新境界,变得很熟悉,过去前尘幻影所覆盖的阴暗面,必须反省.发露.彻底忏除。一耕云先生

11、若信愿坚固,纵使临终十念一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,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银墙铁壁一般,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。澫益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

12、欲得佛法实益,须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则消一分罪业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则消十分罪业,增十分福慧。若无恭敬而致亵慢,则罪恶愈增而福慧愈减矣。《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》

13、佛说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实壹个人的成败只在一念之间,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,然而却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。以在遇事之时,一定要冷静下来,三思而后行,以免铸成大错。

14、执著是障碍,但一旦撞到南墙,回头即佛!如果不执著,你一定撞不到南墙,也一定不痛不痒。障碍有时就是个骄傲的公主,只有足够的血性爷们儿才能够最终降服她。

15、有二白法,能救众生:一惭,二愧。惭者自不作罪,愧者不教他作,惭者内自羞耻,愧者发露向人,惭者羞人,愧者羞天,是名惭愧。无惭愧者,不名为人,名为畜生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九,梵行品

16、恶言相向的人,通常会引起祸端,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 怀恨在心,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。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 人,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。

17、不喜繁华喧嚣,喜欢安安静静的壹个人,守着那一份仅属于自己的恬静。放上一段清纯的轻音乐,沏上一杯香茗,写几行自己喜欢的文字。许是禅林遗落的一颗种子,生就一副多情的柔肠。

18、以世间言说,名之为得。诸圣所得,非言能说。何以故?法无依止,离言说故。复次,善男子,以无得为得,亦非得非不得,说名为得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六十,文殊师利授记会

19、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禅机与妙用,要时时反求诸已,以平等心待人接物,以平常心做平常事,内心始终保持平淡,不起分别,一切都坦然面对,如实面对,这就是禅的表现。

20、我们的行.住.坐.卧和一举一动,有意识地去生活,是觉醒,无意识地去生活,是迷惑。悟或迷.佛或魔.涅槃或轮同,都是一念之差。006

21、生活中,人们不断邂逅.不断离开,很多人刚刚下定决心,又被后来的繁华迷惑双眼,抛弃了承诺,抛弃了誓言,上演了一幕幕“只见新人笑,不见旧人哭”的婚姻悲剧。

22、人应该珍惜现在,减少忧虑。别去想着“未来一定发财”.“将来一定富贵”,谁知道将来能如何。现在过得好,活出了真我,就已经很快乐,何必强迫自己把未来建设得辉煌无比呢?

23、布施的人最可爱,众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。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布施给别人,一定得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。把幸福给予别人,自己也会得到幸福。南传《佛教格言·布施品第九》

24、是清净的.真诚的.是无限量的,当我们时常面对内心,反观内省,扫尘除垢,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壹个无尘无垢的小孩,它单纯.透明.澄清,它不喜欢钩心斗角,它讨厌追名逐利。

25、年轻时我口若悬河,嘴巴比脑子快,中年后,我木讷无言,非深思熟虑不敢开口。年轻时,心里搁不住事情,天天生龙活虎,中年后,事情喜欢搁心里,日日难免愁眉。

26、别人在想些什么,具有“他心通”的人真的都知道吗?师言:“只要我们能抱着坦诚的心意,体谅他人,事事为他人设想,那么他人对我们就没有任何隐瞒。如此,我们怎会不了解他人的心思呢?”

27、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,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。当下一念能够转变,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,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.扩展开来,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,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,天下太平。

28、“谦虚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,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。人外有 人,天外有天。做事应当谦虚认真,不要满足于现状,学习要深入细致, 不能心浮气躁。

29、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,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,故称五戒为根本戒,其他一切戒律无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,也无一不将五戒作为重戒。五戒主要包括杀.盗.淫.妄.酒。

30、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心之念恶,即行即施,于彼受苦,轮轹于辙。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行即为,受其善报,如影随形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五十,大爱道般涅槃品

31、壹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行,他的人生才会充实,也才可能追求到自己的幸福。人生本来就是起伏不定的,有了根本,才不致随波逐流,不知所措,以至迷途无归。欲望是鸿沟

32、感谢那些时时带着心机生活的人吧!因为他们的精明反衬了我们愚痴的轻松,因为他们的心忙照亮了我们闲适的快乐。这个世界是公平的,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,就不得不放弃另一种生活方式。

星月菩提的禅语(二)

1、悦纳生命的不圆满,对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,就是幸福。把生活中的每个消息都当成好消息,把每一次得到都当成财富,就能把每个日子当成好日子过。

2、无见即是见,能见一切法,于法若有见,此则无所见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六,须弥顶上偈赞品以无我.无人.无众生.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
3、能力决定了你能做什么,动机决定了你要做什么,态度决定了你会做成什么样。总说还有时间的人,口头禅早晚会换成―来不及了。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,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。走好选择的道路。

4、“善少”或“善多”,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中心,并不是天生如此,也不是命中注定必然如此,只要认识到“善少则愁,善多则喜”的真谛,改变视角,将注意力从自己转向他人,心境也必然随之而变。

5、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,不能脱离实际,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。各安本位.安分守己,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,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.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。

6、心无杂念心”才是真正的平常心。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修行,需要磨炼。一旦我们拥有了平常心,就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,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,施展自己的才华,从而展现出完美的自己。

7、欢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质,欢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。能知觉到欢喜,进而能够创造欢喜,散布欢喜满人间,这就是人性的开发,人类素质的提升。星云《佛光教科书》

8、一切事业都得经由时间的累积,才能渐次达到目标,除了把握时间,还要下功夫.聚精会神地学习。在这个世间,我们都是初学者,当要提起勇猛精进之心,以刻苦的精神.耐劳的毅力来学习。

9、茶有浓淡,有冷暖,亦有悲欢,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,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.绿水无波的静美,品茶是修心,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,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,在一滴水中,在一朵花间,在婆娑的世界里找到最初的自己。

10、又思有二:一从外而思内,背尘合觉者也,一从内而思外,背觉合尘者也。从内思外者,思之思之,又重思之,思无尽而真弥远也,从外思内者,思之思之,义重思之,思尽而还源也。莲池《竹窗随笔·思惟修》

11、怨家得施,则为中人,中人得施,则成亲善。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五,释摩诃萨品帮助别人,就是帮助自己,体贴他人,就是爱护自己。星云《人间佛教的戒定慧》

12、无事之时,闭门时品一壶清茶,尝一平淡的心境,若镜.似水,独处时洒一缕清香,净一净尘霜的面容,醉神.静心,静思时掬一抹书香,滤一滤浮躁的人生,如冰.若禅。笑看人生,学会宽容。

13、佛经上说:壹个正信的修道人,如果不能忍受辱骂毁谤,就不能名之为修道之人,壹个真正修道之人,听闻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,不但不会觉得气愤,反而觉得如饮甘露,处之泰然。

14、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,但却被追求快乐的贪念压得透不过气来。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,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。——郑石岩

15、如虚空本来无动静,不以明来即明,暗来即暗,明暗自有吉来,虚空原无动静。烦恼即菩提,其义亦然。迷悟虽即有殊,菩提心原来不动。——《荷泽神会禅师语录》

16、法句经》说:“过失犯非恶,能追悔为善,是明照世间,如日无云噎。”意思是说:过失不属于罪恶,能够自我忏悔就是向善了,这样的光辉普照人世间,就像太阳普照没有云翳遮挡一样。

17、佛法要人间化,必须先净化人间:要净化人间,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。如何净化呢?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。所谓的“法爱”,就是对普天下众生,都能心生敬爱.觉情,而且爱得无所求.爱得很普遍。

18、滴烛泪落下来,立刻就会被一层凝结的薄膜止住,因为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,这种力量叫做“肤”。生死之痛,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来,突然被“肤”。

19、钱会害人,但是钱也会救人。我们要好好利用钱去救人,不要被钱所利用。有钱有势的人,若不知节制欲望则烦恼无量,若不将名利看淡,精神生活必然空虚无所依止且苦患无量。

20、商品品种越多,越让消费者眼花缭乱,社会现象越丰富多彩,越让人无所适从。在这个琳琅满目的社会大商场,你如果没有眼力,缺乏定力,内心贪婪,优柔寡断,到头来要么择非所要,要么两手空空。

21、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。后悔是壹个人做了错事之后正常的心理状态,但是,后悔过度,就会变成一种心理负担。对生活计较太多,就会深陷后悔的阴影之中。

22、人生烦恼时,切记忍耐。处事纷扰处,切记心静。人生失意处,切记看淡。聪明人时时动用心机,智慧人日日月月随缘。聪明人对命运怨天尤人,智慧人对命运守心问心。

23、保持“希望”的人生是有力的,失掉“希望”的人生则通向失败之 路。“希望”是人生的力量,这是只有人类才被赋予的特权。只有人,才 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,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。

24、破坏大自然,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,浪费资源,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,伤害动物,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。最终亏损的还是自己,实在是得不偿失啊!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,应值得慎重。

25、如果是会获取的人,就会像咀嚼食物一样,仔细地体会其中的滋味,如果是不会获取的人,就会像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一样,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。

26、风水格局之形成:人是风水的灵魂!如果“我”小,心的空间就大,容量就大。对应的房子里,东西也放得多,非常的拥挤,自然格局也不大!福人居福地,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房。

27、慈悲远比怜悯还要伟大和高贵,因为慈悲的力量没有边界。如果我们的动机是慈悲,那么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他人的利益。在对抗最强大的敌人的战争中,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。

28、法师日,圈养的动物一生郁郁寡欢,难见阳光,因此身上充满毒素,食这种圈养动物的肉如同服毒,我们的身体怎么会健康,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怪的病?结合日常观察,细品法师之言,还真不能不信。

29、位君子说:我就是个好色之徒。此话既出,举座哗然。君子笑言:看你们这些伪人,吾等俗人谁不好色?金钱官位,华裳浮名,香车美女,名山大川乃至佳肴美味,无不是色。

30、在生活中,我们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,往往会迷失了自己。在心中保 持一份澄清,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,我们才能去除烦恼,找到真正清净的 自己。

31、佛说:“一切恶法,本是虚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,一切善法, 也是虚妄的,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。”壹个人既无自卑感,也不会傲慢, 那是非常平实自在。

32、用清净的心去做事,是做好事的根本,用不善的心去做事,是做坏事的根本。因为心是清净的,所以世界就清净,因为心是肮脏丑恶的,所以世界就杂乱污秽。

星月菩提的禅语(三)

1、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,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 的大海。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,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,但是在四 方开花散叶之后,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。

2、眼光要远,但脚步要近,做人.做事要放远眼光,但是不能好高骛远,要从近处开始做起,要脚踏实地。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壹个宏大的愿望,但是从低处做起,从细节做起,会距离成功更近。

3、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,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,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,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,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,要用正面.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。

4、弥勒菩萨在《宝性论》当中说过,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:不可思议,无二,无念,清净,光明,对治,灭谛,道谛。

5、你可以主导你的幸福婚姻幸福是脸上的,痛苦是内心的,幸福有太多的装饰性,而痛苦一定是真实的,刻骨铭心。所以我们自己感觉到的生活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生活往往正好相反!

6、多数人正在从事自己既不热爱也不打算认真干好的事,但仍然凭着忍耐力.责任感和天生的勤劳坚持着,这很可敬,也很可悲。值得热爱的工作很多,总可找到一样,找不到的原因,只是没有理解工作的意义。

7、若言有我,我为有知?我为无知?我若无知,则同木石,我若有知,则有攀援。既有攀援,则有染着。……若能除我及以我想,一切尽舍,是则名为真解脱也。《太子大善权经》

8、世间男女互贪求,皆由乐着诸色欲,人天由此故缠缚,堕坠三途黑暗中。《心地观经》卷六,离世间品火莫热于淫,捷莫疾于怒,网莫密于痴,爱流映于河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尘垢品

9、若人成就定慧二法……当知此之二法,如车之双轮,鸟之两翼,若偏修习,即堕邪倒。故经云:若偏修禅定福德,不学智慧,名之日愚,偏学智慧,不修禅定福德,名之日狂。智颛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

10、当面临死亡的时候,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,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,而不是肓修瞎练,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,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,而不是临时抱佛脚。

11、我们感谢天,感谢地,感谢父母,感谢食物,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,并使生命得以维持。人一旦懂得感恩,心就会平和下来,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,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。

12、受人攻击或陷害时,千万别起嗔恨心,反而应起感恩心,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,没有苦难的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。所以,我们应视毒骂.中伤如饮甘露。

13、如果你简单,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。幸福就是简单的生活,简单的做人。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繁杂,心灵的负荷重了,就会怨天尤人。不愉快的人和事不需要记住,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不要人为的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。

14、唯有宁静的心灵,才不羡慕显赫的权势,不奢望成堆的金银,不乞求声名鹊起,不妄求美宅华第。因为所有的奢望.乞求和羡慕,都是一厢情愿,只能加重生命的负担,让心灵变得浮躁而不堪重负。

15、人生,没有过不去的勾坎,没有停不下的风雨,没有趟不过的河流,只有在心里种植一份清浅,一种简约,一份禅意,烟火流年,奔波忙碌里,找一处静谧的时光,倚窗,把盏,诗意清欢。

16、生活的禅法,来自心地的力量,对眼前的拓宽,与对未来的展望,同样是一块心地,忙与闲的安排,浮生热恼千万种,一笑一坐全自消,世人不知清闲活,便是人生大冤枉。

17、素食先行,探寻京城素食好去处:木鱼の缘-素食养生,茶禅一味,木鱼凭借对中华传统素食与茶禅卫华的深刻理解,向每壹个有缘人传递健康.生态.清净.纯和的理念,构建一种以禅.茶.素为核心的新素食主义。

18、人生就像一场旅行。在行程中,你会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,同时也会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失去很多,你也会收获很多。失去并不一定都是灾难,也可能是福音。

19、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……若有闻法者,无一不成佛。若于旷野中,积土成佛庙,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,如是诸人等,皆已成佛道。《法华经》卷一,方便品

20、舍得是一种生活的哲学,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。舍与得就如水与火.天与地.阴与阳一样,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,相生相克.相辅相成,要得先须舍,有舍才有得。

21、我们要知恩报恩,要多为父母种福,多为父母行善事,就是在报父母恩。因为身体是父精母血构成的,我们做一件好事,这分功德就是父母的,报答他们当初所付出的担忧.操心以及种种辛苦和烦恼。

22、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,随前人所须,一切给与。而菩萨以恶心.瞋心,乃至不施一钱.一针.一草。有求法者,不为说一句.一偈.一微尘许法,而反更骂辱者,是菩萨波罗夷罪。《梵网经》卷下

23、粗茶淡饭保平安,清心寡欲保平安。主动地科学地调整心态,才能排除心灵的迷茫,形成良好的.积极的人生态度,更好地融入社会,更好地享受生活,达到提高生命质量.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目标。

24、于诸法中补特伽罗无我性者,谓非即有法是真实有补特伽罗,亦非离有法别有真实补特伽罗。于诸法中法无我性者,谓于一切言说事中,一切言说自性诸法,都无所有。弥勒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四十六

25、“风动幡动”是禅宗一则著名公案,它说明万法唯心.境随心转之理。外物的变化运动是客观的,我们无法否定它的存在。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动,那外物又怎能对我们产生影响呢?

26、名能否放得下?高智商的人,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。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,对名看得较重,有的甚至爱名如命,累得死去活来。倘若能对名放得下,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“放”。

27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是一种看淡得失.不为物役的姿态。正所谓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”。保持一颗平常心说起来容易,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。

28、每一件善行,都是引人至天堂的一级台阶好心没人知道怎么办?佛日:一切众生,以身善行,口意善行,便得快乐。——《起世经·诸龙金翅鸟品第五》

29、困惑和烦恼的根由是什么呢?当我们认真反观自心时,会发觉它们本来 没有根由。既然无缚,自然也就无解。知道了无缚无解,又还有什么烦恼或 痛苦能令我们畏惧呢?

30、不要简单地把“因果报应”打入迷信思想的行列。现在,相信它的人在增加。善良的人们希望能够“现世现报”,让报应来得快些,以便遏止一些恶人的恶行。这样的想法无可指责,它代表着一种正义的呼声!

31、这里所说的“智慧”,不仅仅是指智谋.计策,更是指对于社会人生的具有根本性的正确认识,它包含着正义,包含着无畏,所以能够将罪恶一烧而尽。

32、智如日,慧如月,智慧常明,于外着境,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,不得明朗。若遇善知识,闻真正法,自除迷妄,内外明彻,于身性中万法皆现。——《坛经一阡悔第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