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猫

有关心经络的禅语

文案猫

发布于2024-02-27
标签:更多>

有关心经络的禅语

1、是啊!任何不幸事件.不理想的境遇,给你造成的伤害都是暂时的,总有痊愈的那一天。如果你长期感到痛苦,那是你的自我伤害造成的,如果你的心无法摆脱过去,那是你的自我囚禁造成的。

2、山中有一人,善书法,走笔如锥画沙,行墨似屋漏痕,中年之前,字字有价,锱铢必究,累金日巨,金堂玉案,衣袂好人。及至八旬,性情大变,日日立于门前树下发呆。忽一日,老者大呼:狗屁,有价的字还算好字吗?好字法于自然,和天地相通,无价能买。

3、伤害对方的恶言,就是敌人也别用,否则如山谷回声,对你马上有反应。贡噶坚赞《萨迦格言》

4、人性褊急则气盛,气盛则心粗,心粗则神昏,乖舛谬戾,可胜言哉?

5、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,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,都能掌握现在,因为明天的方向他们已经规划好了,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。留住心中希望的种子,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,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。

6、般若“智慧”,能使人冷静下来,平心静气不会冲动,般若智慧确实是无价之宝。般若是什么?般若可以用“空”来解释,虚空包罗万象,不空就没有,因为空才能有,你若拥有了般若,就好像虚空拥有了万有。

7、转壹个角度来看世界,世界无限宽大: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事,人事无不轻安。

8、贪人于昼夜,常无有安乐。以其多乐欲,爱箭射其心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五十九

9、尘堆里学山居,寂灭身心道有余,但得胸中憎爱尽,不学参禅亦工夫。

10、其实,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不在别处,就在于“心动”与“行 动”。你是否有“心动”的想法,你是否“行动”了,你是否将心动的想法 付诸行动了?这将是你梦想能否成真.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。要敢于梦 想,勇于梦想,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。

11、祖师悟道之因缘,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,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。欲要参禅,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。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,把捉不到之生处,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,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,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。

12、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,又有时间读书,又有资财读书,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,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,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。

13、每个人都追求富贵的人生,可什么才是富贵?很多人认为,富贵就是有钱,其实,有钱之人并非都是富贵之人。

14、水有美德,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,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,分别为清净.透明.恒顺.原则.谦逊.包容.调和.毅力.勇气.利生和平等。

15、僧问:“如何是清净法身?”师日:“白牛吐雪彩,黑马上乌鸡。”——《大阳警玄禅师》

16、人到矮檐下,一定要低头,因为肯低头的人,就不会撞到矮檐 上。

17、一切众生悉有佛性。忏四重禁,除谤法心,尽五逆罪,灭一阐提,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名甚深秘密之义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二十五,高贵德王菩萨品

18、人的习性不同,各如其面。修行必须走入人群,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.适应,并圆融共处.和睦相待。

19、万法尽通,万法俱备,一切不染,离诸法相,一无所得,名最上乘。——《坛经·机缘第七》

20、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.朋友之间的背叛.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,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.朋友之间的友好.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.广结善缘,忍让和包容。你选择哪一种,取决于你自己。

21、人一生的罪与福是自作的,世间人生活的形态是甜是苦.是幸或不幸,都是过去生的业力所带来的苦乐果报,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分欢喜心来承受。

22、我虽说涅槃,是亦非真灭,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。《法华经》卷一,方便品

23、心血的付出,如同涓滴成河,天长日久不间断,便能浇灌出事业的硕果。

24、若人依止恶,不名自爱身,既不爱自身,世间更何爱?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五十七

25、生气除了给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感情造成伤害之外,没有任何益处。尽量不要生气,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,让你的心态平和些吧!

26、云何无放逸行?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,不害一切众生,不恼一切众生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,护心品

27、人生路上,世事纷扰,以怨对怨,无疑是逆风扬尘,于他不利,于已有恼。若以慈悲处事,于他无害,于己无伤,一颗慈悲心足以平息人世的风波浪涌,消弭人心的隔阂怨愆,善待他人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我。

28、有人喜静,将心灵托付给明月静水,有人喜闹,将心灵放逐至清风海浪,有人情深,将一生都沉浸在情爱里,为不能掌控的聚散,做着疲惫的心伤,有人情浅,游走在红尘的风景里,永远都那么风轻云淡。

29、心志若能守持于道,必能精深博大,否则,即使透彻千经万论,亦如空花水月,一事无成。三心二意无定性,四处徘徊不专精,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,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!

有关心经络的禅语(二)

1、生活的禅法,应该是让自己从黯淡活向开朗,从狭隘活向包容,从小我活向大我,不是去争辩什么,而是自我内心的修正,烦恼几许多,皆是心中墙。

2、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,尽量要学忍辱,能忍辱,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,人人见你都敬佩你,见你和蔼可亲,不是满身炸弹,满身机关枪,人见人怕。——宣化上人

3、能将“辛苦”视如“幸福”,就能甘愿而不会累倒。

4、大气是谈吐大方得体,处世自然和谐,生活态度平和,不急躁,不懈怠,不该出手时呆若木鸡,该出手时让人瞠目结舌。

5、也许有那么一天,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,出离三千世界,换一世平宁。是迷途知返,是禅定了悟,已不重要。此后寒山石径,乘白驹而行,饮下千江之水,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。

6、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,心是第六种,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,就能摆脱痛苦。《经集》第九章,《雪山夜叉经》

7、若为利故施,此利必当得,若为乐故施,后必得快乐。《四分律》卷九

8、执著的只是想法,而非活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,那只不过是在暗示另一条路上的辉煌。

9、要了解壹个人,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,就可以知道他 是否真心。我们每个人都有得到宝藏的机会,就看你是否付出了行动。上帝 不会轻易让不付出努力的人得到!

10、在晨钟暮鼓中,初雪飘落,初雪消融,世间万物大约都是这样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吧。说:我想忘记。佛说】: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,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,而不是刻意。如放手,放下的越多,越觉的拥有的

11、人人应时时“居安思危”,莫等“危时方思安”。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,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。

12、佛说:生的时候带不来一文钱,死的时候带不走一文钱,辛辛苦苦地积聚财富,并为之忧愁烦恼,对自己没有益处,只是为他人所有,外无善行可以依恃,内无心得可以依凭,致使命终之时,堕落到三恶道中。

13、感恩是壹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,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。

14、眼耳鼻舌身,心意诸情根,以此常流转,而无能转者。法性本无生,示现而有生,是中无能现,亦无所现物。《华严经》卷十三,菩萨问明品

15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,看起来再完美的物体也会有瑕疵,但它的功能丝毫不受影响,再有成就的人也有缺点,但他的缺点并不影响他的成就。

16、如诸众生及草木,一切生长咸依地,世及出世诸善根,皆依最胜尸罗地。“四十华严”卷十七

17、我们丝毫没有为弥陀做事时,弥陀尚且不亏待我,全力救度我,我能为弥陀做一点点事,弥陀岂不更要大大地犒赏我吗?平静的心.喜乐的心.利他的心,这些都是弥陀的犒赏。

18、观察壹个人,若看他经常衣着朴素.整齐,并常保持身体的洁净,就可以断定他的人生是踏实的。反之,若经常变换服装款式,并以此炫耀自豪,此人一定极为虚荣,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。

19、子等归向极乐,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,内不为七情所锢,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

20、念佛不是数字念得越多越好,而是看你能不能反闻自性。

21、今生只想拥有一种能力:对生命心存感激,对生活心满意足。感激和满足,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。知足常乐。

22、要:需要,想要,能要,该要。能要.该要的才要,不能要.不该要的绝对不要。圣严《108自在语》

23、界悉虚妄,如幻皆不实。皮覆恶不净,凡夫无羞耻,恶觉因缘故,妄想生贪着。譬如满瓶粪,外假画庄严,愚痴不知故,取瓶头戴行。《大庄严法门经》

24、风趣.幽默的比喻,传递了对生死问题达观.恬淡的态度。人肉体的存在总是有期限的,如同房屋的存在总是有期限的一样。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当我们“住”在这间“房屋”里的时候,要珍视它,爱护它,并且让它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。

25、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,不等于没有分别。自性分别还是有的,只是不执著。

26、人生的一切,不是算来的,而是感来的,不是求来的,而是修来的。

27、佛陀说:「生命在呼吸间。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,更无法挡住死期,让自己永住人间。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,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.利用它.充实它,让这无常.宝贵的生命,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,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。

28、譬如我们对很多天象不了解,但这并不影响想象的翅膀划过它们。万物的呈现各不相同,因缘聚散的过程千差万别,但遵循的可能都是壹个道,我们只对道用心就是够了。

29、若有不忘念者,诸烦恼贼则不能人。是故汝等,常当摄念在心。若失念者,则失诸功德。若念力坚强,虽人五欲贼中,不为所害,譬如着铠入阵,则无所畏。《佛遗教经》

有关心经络的禅语(三)

1、天地万物的奥妙,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?佛日: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。——《楞严经》

2、今时学者,何不亦然?为学为道只是为名为利之权巧手段,虽可称为世 间聪明人,然而为物所转而不自知,实为痴迷人。

3、只要有信心,没有做不好的事,只要肯忍耐,没有担不起的重任。

4、云何为因缘法?谓此有故彼有,谓缘无明行,缘行识,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。云何缘生法?谓无明行。若佛出世,若未出世,此法常住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二,第296经

5、菩萨起欲界欲,不观对治.疾除灭者,犯重垢罪。不犯者,常勤欲灭,欲心犹起,是名不犯。如欲,余盖亦尔。《优婆塞五戒威仪经》

6、古人云: “盖世功劳,当不得壹个矜字,弥天大罪,当不得壹个 悔字。”

7、然而,等到“我”这口气断了以后,这个“我”是否还能拥有这些房屋.财产.土地,甚至自己的身躯呢?

8、远烟别浦,行行之鸥鹭争飞,绝壁危峦,处处之猿猱竞啸。又见渔人举棒,樵子讴歌,数声羌笛牧童戏。一片征帆孤客梦。——《法演禅师语录》

9、僧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日:“春来草自青。”——《云门文偃禅师》

10、谦退是保身第一法,安详是处世第一法,涵容是待人第一法,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。

11、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,非第一义,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二十七,四摄品

12、无论任何学问,任何法则,倘使脱离了人生,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。虽然安详是禅的生命.是法的现证,但它也是人生的最高生活艺术。——耕云先生

13、佛说,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。懂宽容知忍让,和谐地与人相处,别人 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,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 顺水。

14、唯一能形容慈悲的状态便是如虚空——空与一切万物兼容不冲突,包容万物,支撑万物。佛是空王,也是慈悲王。

15、土地不耕种,则必杂草丛生,所以行善要日日行.时时行,不断去行,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。——证严法师

16、托风捎去天涯的问候,在季节的转角做了最后的告别。一帧清宁里,谁会收到,谁会捡起,谁又会把它丢在风里,已无需知晓。念已成禅,绿萝打湿衣襟,依旧葱茏着生长。

17、“自我的行为”是指血气.体力非常强健的人,却不能善用强健的身体发挥功能,做利益人群的事业,反而为非作歹,让父母伤心。

18、以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,都是内心的障碍,能去我执,才能轻安自在。

19、助道:四念处,四正勤,及四如意足,五根.五力等,七觉.八正道,略为四念处,开则三十七,更广复无尽。不以一种药,而止众病故。余无量修法,皆摄在此中。宗喀巴《显密修行次第科颂》

20、诸佛随宜说法,意趣难解。所以者何?我以无数方便,种种因缘,譬喻言词,演说诸法,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,唯有诸佛乃能知之。《法华经》卷一,方便品

21、有求有私,会受环境控制,无求无私,才能勇敢坚定。

22、心马驰恶道,放逸难禁制,佛说切戒行,亦如利辔勒。……若人守护戒,如牦牛爱尾,系心不放逸,亦如猴系锁。《弥沙塞五分戒本》

23、壹个人应该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缚。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,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,而不受外在的影响。——《佛陀的格言》

24、人生难免遭遇挫折,要经得起考验,才能保住慧命,突破难关。

25、论人之非,当原其心,不可徒泥其迹。取人之善,当据其迹,不必深究 其心。

26、僧日:“经云佛性是常,心是无常。今云不别,何也?”师日:“汝但依语而不依义,譬如寒月,水结为冰,及至暖时,冰释为水。众生迷时,结性成心,众生悟时,释心成性。”——《南阳忠》

27、心起瞋恚时,要赶快克制住,不使怒意.怨恨致使口出恶言。所以我们要常常修好身业.守好口业,时时专心统摄意念,绝不犯非法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