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人经典话语的启发400
圣人经典话语的启发400
1、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,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,也没有固定的模式。所以,遇事时要独立思考,随机应变,才会掌握主动权,甚至变被动力主动。
2、心是佛,不用将心求佛,心是法,不用将法求心。佛法无二,和合为僧,即是一体三宝。一《大珠禅师语录》
3、有和无是佛法的一物两面,有就是无,无就是有。
4、同样的,壹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,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,并专心念佛,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,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。
5、修一颗不为外界所扰的专注心,只要能够做到专注,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。
6、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,尽量要学忍辱,能忍辱,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,人人见你都敬佩你,见你和蔼可亲,不是满身炸弹,满身机关枪,人见人怕。——宣化上人
7、出家人不打诳语 说一句谎话,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,何苦呢?
8、写作时,有见解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,才能写出空前绝后的佳作。
9、平淡之中有真味 每个人都不应该太看重名利,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,应该留几分清 醒,存一份淡泊,时刻保持一种平常人的心态。
10、无去无来本湛然,不居内外及中间。一颗水精绝瑕翳,光明透满出人间。——拾得
11、粒在荒田,不耘苗自秀。——《宏智禅师广录》
12、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,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,它源于佛家 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人生中本来就有许多忧愁烦恼,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 心,就会将自己累垮。只有善于把身上的重担放下,才能解脱自己,找到 真正的快乐。
13、紫霄峰上黑云叆叇,鄱阳湖里白浪滔天。一气无作而作,万法不然而然。更若拟谊思量,迢迢十万八千。——《黄龙慧南禅师语录》
14、问:“善是什么?”师言:“善就是‘智慧’——智是‘分别智’,慧是‘平等慧’,有了智慧,就有了善和美。”又言:“善不能以威权行之,也就是不能用善心为名,把己意强加在别人身上。”——证严法师
15、要原谅壹个无心伤害人的人,不能做壹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。——啦严法师
16、位成功人士曾说:“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。当我清楚 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,我对周围的点滴关怀都怀抱强烈的感 恩之情。我竭力要回报他们,我竭力要让他们快乐。结果,我不仅工作得 更加愉快,所获帮助也
17、欲望使人失败,无私令人成就,烦恼使人痛苦,觉醒令人快乐,执著使人束缚,放下令人解脱,无明使人迷惑,智慧令人证悟。
18、问:“千差路别,如何顿晓?”师日:“足下背骊珠,空怨长天月。”——《五灯会元》
19、药师佛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佛,又称为大医王,按佛经所说,他是东方琉璃国土的教主。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,愿除一切众生痛苦,治无明痼疾,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。
20、“芭蕉叶上无愁雨,只是听时人断肠”,心外阳光明媚.鸟语花香时,内心可能愁云密布。人生中总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,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剪掉心中的死结,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心灵空间。
21、问:“色身败坏,如何是坚固法身?”师日:“山花开似锦,涧水湛如蓝。”——《大龙智洪祥禅师》
22、凡事能保持低调,做到富而不奢,贵而不显,不仅可以保护自己,使 你融人人群,与人们和谐相处,也可以使你暗蓄力量.悄然潜行,在不显 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。
23、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,这样不会成功。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,就想到了禅,当他快乐.不烦恼的时候,便把禅忘掉了。——耕云先生
24、我们每壹个人都能做到利他,就也都会得到自利,这便是所谓的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。
25、俗话说: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!”其实都是贪念惹的祸。如果舍掉了 这些东西,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你争我夺的情况发生,说到底这些人最后 都成了金钱的牺牲品。
26、“静坐常思”,“思”的是什么?应该是自己不知足与攀比产生的错误, “闲谈莫论”,不让“论”的是别人的生活与作风。踏踏实实地做我们自 己,幸福.快乐自然会围绕在我们身边。
27、要先认识佛,才能成佛。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,何者为“佛”?泥塑纸绘,被供奉的是佛吗?那只是佛像而已。什么是佛?清净心就是佛。一慧律法师
28、一旦你开始为其他众生过活,在你把关心的物件从自己转换为其他众生的时候,内心顿时放下自我爱惜,便解脱自私心的束缚,内心便获得真正的解放.自由及满足和安宁。——海涛法师
29、我们常常想得太多,该想的.不该想的全都丢进脑子里,积压过久, 全成了疏通不开的烦恼,将我们的心紧紧裹住无法呼吸。
30、心者,万法之根本。能一切诸法,唯根所生。若能了心,则万法俱备。——佛经
31、世人总以为恶小为之并无罪,但佛祖却将你的行径看得一清二楚,恶 有恶报,不是不报,是时候不到。佛要我们做个好人,其实是在为自己祈 福。如果你世世都为恶,也许你连做人的机会也会失去。
32、佛说:“快乐源于感恩,感恩是幸福的源泉。”
33、信与不信,因果就在那里,或善或恶,与你如影随形,不离不弃。
34、只有正确地闻.思.修佛法,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,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,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。
35、报复永远不能化解仇恨,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,这是永恒的真理。
36、智慧点晴天堂与地狱只存在于人的心中,存在于人们的一念之中。当人们趋向恶时,地狱之门便打开了,而当人们趋向善时,天堂之门则打开了。
37、习禅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穷究自己。——梅原谛愚禅师
圣人经典话语的启发400(二)
1、有人说,世间最难的,是做好自己。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,多么高远的目标,多么开阔的格局,如果没有做好自己,一切都将是空谈。做好自己,要求我们做对自己,不必与别人攀比,更无须羡慕他人,看清自己具备什么,擅长什么,才是首要之事。
2、我们应该感恩父母.家人.朋友,感恩那些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给 予自己帮助的人。我们应当常念他人滴水之恩,对善行报以善行,去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。愿我们能生活在知恩报恩的世界里,在感恩的氛围中走向 和谐。
3、万法尽通,万法俱备,一切不染,离诸法相,一无所得,名最上乘。——《坛经·机缘第七》
4、贪睡眠.爱闲聊,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,做事情懒懒散散.急躁而没有耐心——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。——《佛陀的格言》
5、如果你在乘公交车的时候观察一下周围人的表情,你会发现很多人皱 着眉头好像有数不尽的忧愁,他们或想着以后没有房子住怎么办,或在为 以前做过的事而悔恨……只有小孩子天真无邪地盯着路边的风景,好奇地 问东问西,对他们来说,乘车是一件快乐的事。
6、一条小河,奔流的前方只有断崖残壁,然而一泻千里,便成就了瀑布的气势磅礴。
7、不宽恕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不宽恕众生,不原谅众生,是苦了你自己。你永远要宽恕众生,不论 他有多坏,甚至他伤害过你。
8、诸佛众生,本来平等。一《宏智禅师广录》
9、芸芸众生都虔心站在佛座下,都是平等的,但是五个手指尚有短长,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张面孔,同样的心情?人与人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,才有赏心悦目的人间风景,智力上有贤愚巧拙的区分,才有趣味横生的社会百态。
10、知足长乐,不知足常怨 才华横溢的人,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,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, 另一方面,因所求没有止境,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,才华反而成 了自苦的根源。
11、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,似海深。佛向性中做,莫朝身外求。在家敬 父母,何必远烧香。不能尽孝,如何礼佛?不能奉亲,如何悯人?只有先 尽了孝道,才可修得佛道。
12、因为太期盼结果,所以往往忽略过程,因为忽略过程,所以往往失去结果。
13、问:“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如何?”师日:“作佛用,是佛性,作贼用,是贼性,作众生用,是众生性。性无形相,随用立名。”——《大珠禅师语录》
14、不要自卑,也不要太狂妄 一切恶法,本是虚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,一切善法,也是虚妄 的,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。
15、不忍辱,焉能负重 佛言:忍辱多力,不怀恶故,兼加安健,忍者无恶,必为人尊。
16、佛说:今天已经过去了,生命也减少了一天,应当勤奋努力,千万别贪图安逸。
17、问僧:“世间何物最苦?”日:“地狱最苦。”师日:“不然,在此衣线下,不明大事,是名最苦。”——《洞山良价禅师》
18、有句话说:“情不重,不生婆娑。”在佛教用语中,婆娑指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,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情重而生出各种各样的人欲。正由于此,佛教里才称人为“有情众生”,而佛也同样深情对待世人,不惜损毁自身,普度众生。
19、缘起缘灭,好坏得失,都是生命的常态,这一切都会过去。所以,无论顺逆,都应以心灵的常态对待生活。
20、古人云: “盖世功劳,当不得壹个矜字,弥天大罪,当不得壹个 悔字。”
21、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,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。——耕云先生
22、“虔诚的心”就是敬业精神,对待我们的每一份工作,都应抱以最诚实和敬业的态度。唯有这样,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。
23、心逐物为邪,物从心为正。——《大珠禅师语录》
24、虽然爱说闲言碎语是某些人的陋习,但我们如能把自己的“心”保养好,不该看的不看,不该听的不听,不该说的不说。让“心”成为主人,让“心”能听自己的话,对这些闲话采取豁达和漠视的态度,生活就会更加轻松自如。
25、众生与佛无殊,大智不异于愚。何须向外求宝,身田自有明珠。——《宝志公》
26、佛说,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。懂宽容知忍让,和谐地与人相处,别人 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,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 顺水。
27、有僧问:“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?”师曰:“青山原不动,浮云自去来。”——《宗教箴言录》
28、壹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,就需心境离尘嚣远一点,离自然近一点。因为拥有全部并非就能快乐。有了快乐的心情,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。
29、生活中不乏执著之人,他们固执己见.执著陋习,就像那过桥的盲人 一样。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,不肯在别人的意见中获得认知,不到黄河心 不死,不见棺材不掉泪。吃了小亏还不算,不撞个头破血流绝不回头,直 到吃了大亏.倒了大霉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。
30、有些人生性好竞争,逞强好斗,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。其实,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,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壹个手段。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,最终是要吃大亏的。
31、自卑的另一面是狂妄自大。山脊分水是因为它高傲,山谷蓄水是因为 它深沉。做人也一样,不要目空一切,要谦虚。大凡骄傲之人,常常只会 看到自己的长处,并把它推向高峰,刚愎自用,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,这 时,离失败也就不远了。
32、平淡之人懂得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,所以 善待生活,简化生活,得失恰如风过耳,名利富贵不须真。
33、痛苦永远由内而生人生虽苦,却也充满乐,如何看待它们,从哪个角度看待,是可以选择的。
34、智岩舍弃仕途,进山修行,在世俗的眼里,无疑是一种发狂的举止,而在智岩看来,则是远离荣华富贵.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。人若陷于世俗名利之中,就会成了物质的奴隶,在金钱.仕途的诱惑下,迷乱了人清净的本性,这是悲哀的。
35、佛说:“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.不肯悔过,二是不可一错再错. 积重难返。”正所谓:浪子回头金不换。
36、问:“蚁身如是之小。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,或有减少?”答:“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,并无有异。唯勺与池之水,各如其量而已。”——李炳南居士